发布时间:2024-10-16 15:11:12 浏览次数: 104
**部分 教育学
考点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 ·学记》是世界上*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 多年后, 西方的**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 世。
考点二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 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大教学论》(1632)。 一般认为,《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考点三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考点四 教育的功能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的反作用。
考点五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 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考点六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 的的理论依据。
考点七 我国的教育方针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点八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域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考点九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师的能力素养三个方 面。
考点十 课程的要素
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考点十一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 教材。
考点十二 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2)从课程 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3)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划 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4)从课程的存在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考点十三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 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5)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社会经济发 展服务。(6)在课程标准方面,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
考点十四 教学的基本任务
(1)传授和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能力。(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十五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考点十六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 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与保持。(5)运用知识。
考点十七 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 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十八 德育的基本原则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 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考点十九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地、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二十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2)教育学 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3)指导学生课 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 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第二部分心理学
考点一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 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点二 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
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考点三 注意分配
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考点四 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考点五 动机斗争
从形式上看,可把动机斗争分为如下几类:
(1)双趋冲突。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称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指必须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3)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考点六 动作技能的形成条件
(1)动作概念掌握
(2)进行有效练习
(3)动作示范
(4)动作反馈
考点七 意志品质的特征
(1)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 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2)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 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3)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 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考点八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考点九 动机的分类
(1)按需要的种类可以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来源分为内 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考点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 需要。
考点十一 简述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 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 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3)黏液质:黏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 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 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考点十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2)能力又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考点十三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 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称为近因效应。
考点十四 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或 她)的其他一切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缺 乏吸引力,那么人们对他(或她)的其他特征上的评价也会更糟。
考点十五 投射倾向
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投射倾向,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 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 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考点十六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
考点十七 人格的特点
(1)人格的独特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整体性。(4)人格的功能性。
考点十八 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考点十九 服从及影响因素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做出的被迫行为。
影响服从的因素:(1)他人的支持。(2)对行为后果的意识。(3)个性因素。
考点二十 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精神分析理论
(1)宣泄疗法。宣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病人将压抑在心头的精神重负和内心深处的隐私 痛快地诉说出来,这样可以使心头的重负得以释放。(2)领悟疗法。领悟疗法是指利用阐述、 解释的方法来说明行为、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心理治疗方法。(3)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指通 过心理暗示的作用,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康复的信念,改善不良的心境,减轻心理负担, 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 方法。(2)厌恶疗法。厌恶疗法也叫惩罚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这是一种应用 具有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适用于戒烟、戒酒、性变态及青 少年不良习惯的矫正。(3)强化、惩罚与消退法。
人本主义理论
(1)当事人中心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是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 治疗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2)交朋友小组。交朋友小组是罗杰斯开创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
(3)支持疗法。支持疗法是提供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内容的方法。